(中評社 /李子寧攝)
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鶴亭在近日舉行的“臺海新觀察”第八次會議上表示,經過情感再生產機制生成的兩岸情感共同體必然擁有最為持久而深遠的凝聚力。
王鶴亭表示,長期以來,祖國大陸始終將彰顯兩岸同胞血脈之情、增強同胞情感聯(lián)結、深化兩岸情感融合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和機制。兩岸一家人的基本事實、兩岸一家親的交流導向以及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統(tǒng)一目標決定了兩岸融合發(fā)展和祖國統(tǒng)一進程中情感路徑的不可或缺,也體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模式的中國特色。
王鶴亭認為,中國人社會心理特點及兩岸關系的特殊性更使得情感在兩岸主體的行動模式中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中國人社會行動思維注重“面子”、“人情”等,基于“自己人/外人”的“差序格局”建立社會信任關系。
王鶴亭指出,情感是兩岸關系中具有獨立主體性的媒介、紐帶、能量和催化劑,也應成為兩岸融合發(fā)展及和平統(tǒng)一實踐與研究中的重要維度和獨立面向?!芭_獨”勢力和民進黨當局對于兩岸關系的解構與重構也是更多地著力于情感維度,人為制造情感疏離與對立。
就如何豐富和平統(tǒng)一實踐與兩岸融合發(fā)展的情感路徑,王鶴亭指出,首先要注重兩岸情感傳遞的平等性,以情感感化兩岸的差異、誤解或“敵意”等,不以單純的、空洞的道德說教、價值判斷和法律強制去解決歧義。
其次是積極探索和構建兩岸社會整合中集體行動的正向情感邏輯和路徑。集體行動的情感邏輯源于又高于個體情感的生成,只有在遵循兩岸關系中集體行動情感邏輯的基礎上,促進兩岸融合發(fā)展與完全統(tǒng)一的集體情感才有可能逐步確立。
最后,推動兩岸同胞情感再生與融合在微觀狀態(tài)上導向“心靈契合”,在宏觀載體上構筑“兩岸命運共同體”。從基礎性、前置性的經濟社會融合、利益融合、物質融合升華到文化價值融合、情感融合既是必須也是必然的,而經過情感再生產機制生成的兩岸情感共同體也必然擁有最為持久而深遠的凝聚力。(香港《中評社》)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m.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