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美國封鎖古巴60年 盡顯霸權霸凌本性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國際新聞      2022-10-24 16:42:39

新華社墨西哥城10月22日電(國際觀察)美國封鎖古巴60年 盡顯霸權霸凌本性

新華社記者朱婉君

美國1962年開始實施的對古巴經(jīng)濟、商業(yè)和金融封鎖持續(xù)至今,60年來給古巴帶來巨大經(jīng)濟損失和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古巴外交部長羅德里格斯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古巴擬于11月第30次向聯(lián)合國大會提交要求美國結束對古巴封鎖的決議草案。

無異于“令人心碎的謀殺”

“美國政府總是辯稱,對古巴的制裁只針對政府,不針對民眾,但每個古巴家庭對美國封鎖造成的傷害都有切身感受?!?2歲的古巴醫(yī)生索尼婭·門德斯對記者說。

從燃料、食品、日用品到藥品,美國對古巴的制裁封鎖幾乎覆蓋一切,導致古巴長期物資嚴重短缺,民眾生活困苦?!懊绹踔猎谛鹿谝咔槠陂g阻礙古巴獲取生產(chǎn)疫苗的原材料,這等同于犯罪。”門德斯說。

拉美社日前刊文指出,美國的封鎖比子彈和炮彈的破壞力更大,“是對古巴人民人權的大規(guī)模、公然和不可接受的侵犯”。美國對古巴人民困境的漠視無異于“令人心碎的謀殺”。

據(jù)古巴官方統(tǒng)計,按當前美元價格計算,美國封鎖60年來已導致古巴累計損失超過1542億美元。若計入國際市場上美元對黃金價格貶值因素,則該數(shù)字超過13911億美元。其中,僅在去年8月至今年2月間,美國封鎖對古巴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就達38億美元,是以往同期經(jīng)濟損失的最高紀錄。

古巴政府多次強調,美國對古巴長期封鎖違反國際法,是殘酷的經(jīng)濟戰(zhàn)爭行徑。

“禁運是一場永久性的大流行,一場無休止的颶風?!绷_德里格斯控訴美國。

“門羅主義”幽靈還在游蕩

1823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詹姆斯·門羅發(fā)表所謂的“門羅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長期以來,美國抱持“門羅主義”,將拉丁美洲視為“后院”,通過強權干涉、威逼利誘等手段迫使拉美國家按美國意志行事。在近200年后的今天,“門羅主義”幽靈依然游蕩在拉美上空。

美國在歷史上對古巴的所作所為即為明證。門羅總統(tǒng)時期,時任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將當時仍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視為美國的“天然附屬物”,提出所謂“熟果政策”,即待時機成熟便吞并這顆“如同被風吹落的果實”。1898年,美國在對西班牙戰(zhàn)爭勝利后占領古巴。1959年,古巴人民在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下推翻巴蒂斯塔獨裁統(tǒng)治,建立革命政府。此后,美國便對古巴采取敵視政策。

1961年,美國宣布與古巴斷交,并于次年開始對古巴實施經(jīng)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2015年,兩國恢復外交關系,但美國并未全面解除對古封鎖。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臺后,美國再次加碼對古制裁。拜登政府去年1月上臺以來,已兩度延長作為對古封鎖、禁運法律依據(jù)的《對敵貿易法》的有效期。

今年6月,美方拒絕邀請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領導人參加在美國舉行的第九屆美洲峰會。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指出,在美方操縱下,美洲峰會重拾“門羅主義”,是一次“帶有新殖民主義色彩的表演”。

古巴哈瓦那大學歷史與哲學系教授法維奧·費爾南德斯說,古巴尋求獨立自主發(fā)展道路,美國將這視為對其霸權的挑戰(zhàn),因而用經(jīng)濟封鎖等手段來懲罰古巴。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和干涉主義行為從未因時代變化而發(fā)生根本轉變。

霸權主義不得人心

“人民請起來,消滅制裁!”上千名示威者在第九屆美洲峰會會場外高呼口號,抗議美國政府延續(xù)對古巴等美洲國家的制裁政策。

美國堅決不邀請古巴等國參加此次會議的霸道表現(xiàn)受到拉美國家廣泛批評,也使此次會議成為美洲峰會創(chuàng)立以來參會領導人最少的一屆,凸顯霸權主義不得人心。美國匹茲堡大學客座法學教授丹尼爾·科瓦利克指出,美國從未平等對待拉美國家,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自身在拉美地區(qū)擁有說一不二的影響力,一些拉美國家早就對此不滿。這次美洲峰會的尷尬處境反映出美國在西半球的影響力進一步下滑。

古巴政府計劃在今年11月向聯(lián)合國大會提交有關要求美國結束對古巴經(jīng)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的決議草案。自1992年以來,聯(lián)合國大會已連續(xù)29次以壓倒性多數(shù)通過古巴提交的相關決議草案。羅德里格斯指出,事實證明,美國對古封鎖政策只會使美國自己受到孤立、失去聲譽。

古巴中學教師米格爾·克魯斯說,聯(lián)大歷年來的投票結果是國際社會普遍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最有力證明。“古巴人有權利擺脫美國制裁的枷鎖,世界也有權利打破美國的強權做派。”(新華網(wǎng))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邱夢穎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essencecaf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