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孩子都出牙了、會爬了,我家孩子怎么還沒動靜”“人家孩子都會認字了,我家小寶怎么就知道成天瞎玩”“書上說一天要喝夠900毫升水,我們孩子怎么老喝不到這個標準”……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如果和別人家孩子或者書本上不太一樣,都會觸動家長緊張的神經(jīng),甚至發(fā)展為一種焦慮狀態(tài)。育兒焦慮,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問題。
專家指出,這種“著急上火式”的焦慮不僅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家長的做事方式,而且還會讓孩子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會給孩子以后的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其實,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性格不同,養(yǎng)育的方式自然也不同,一味攀比、“照書養(yǎng)娃”容易矯枉過正、適得其反。家長應學會放松心態(tài),針對小家伙的情況找出最適合他們的養(yǎng)育方法。
焦慮癥
養(yǎng)娃條條按“標準”
“你家孩子8個月的時候身高體重多少?”“什么時候會爬的?”“什么時候長的第一顆牙?”樂樂媽在小區(qū)里遇到別的家長遛娃,都會湊上去問問。因為擔心自家娃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她快愁出焦慮癥了。“書上說,早一些的寶寶4個月開始長牙,晚的可能10個月,大多數(shù)嬰兒多在6到7個月時開始長牙??晌壹彝薅?個月了,怎么還不長牙呢?”因為樂樂牙齒萌出比別的孩子晚了點兒,樂樂媽就認為孩子發(fā)育遲緩。到了8個月的時候,又因為達不到“三翻六坐八爬”的標準而寢食難安。
樂樂媽把親戚朋友、鄰居同事都問了個遍,盡管大家都勸她,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化差異,學會某個動作早點兒晚點兒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她還是放不下緊張的神經(jīng),擔心是孩子缺鈣所致。去社區(qū)醫(yī)院體檢的時候,醫(yī)生也說孩子一切正常,可她還是不放心,反而懷疑醫(yī)生醫(yī)術不精,抱著孩子去兒童醫(yī)院檢查。
最后的事實證明,樂樂在10個月的時候長了牙,13個月的時候?qū)W會了爬,雖然比“標準時間”晚了些,但身體發(fā)育并無異樣。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每天喝水適宜推薦量為:0至6月齡700毫升,7至12月齡900毫升,1至3歲1300毫升……”悠悠從小就是對照著書上的飲水標準來喝水的。奶奶每天會準時準點、用帶刻度的杯子量好每次的喝水量,喂給悠悠,不管悠悠那個時間渴不渴,喝水這件事就像完成一項任務一樣精準無誤。上了幼兒園,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每到放學的點,奶奶就會抱著一個大水壺守在門口,第一時間給孩子喂水??捎朴粕闲W之后,喝水的事情老師不會再管了,都是小朋友們自己自主接水,而悠悠在大人的安排下“按標準”喝習慣了,沒有大人在身邊,反而不會喝水了。
強迫癥
帶娃創(chuàng)造“無菌”環(huán)境
“由于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展健全,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可以對抗外來的細菌和微生物。如果食具、衣物清潔不徹底,就容易滋生細菌,有害寶寶健康,我們要格外注意衛(wèi)生清潔……”按照這套理論,小吳養(yǎng)娃已經(jīng)把自己逼成了潔癖。寶寶一天要喝七八次奶,每喝一次就要消毒一次,奶瓶要一天反復蒸煮七八次。衣服一次一洗,大人只要出了家門再回來,就必須換衣服、洗澡,以免把細菌帶到家里來,有時候大人只是下樓扔個垃圾,前后不足10分鐘,也必須換衣服。進寶寶房間,必須洗手、消毒,進一次消毒一次。
為了寶寶的健康,全家人都嚴格執(zhí)行著這套嚴苛的清潔程序。已經(jīng)如此謹慎小心了,可寶寶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健壯,反而時常生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xiàn)過敏、感冒等小癥狀。小吳著急地帶著寶寶去就診,沒想到,醫(yī)生卻告訴她,孩子在一塵不染的環(huán)境中生活并不好!因為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充滿了細菌,清潔得再干凈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無菌。如果處處消毒,處處殺菌的話,孩子會“適應”這種超級干凈的環(huán)境,突然到一個細菌比較多的環(huán)境下,就會很容易生病。
盲從癥
照本宣科不懂變通
洋洋出生以后只吃不拉,月嫂就建議給孩子喂點兒水,但沒想到遭到全家人的反對,尤其是洋洋媽堅持說自己從育兒書上看到,新生嬰兒必須母乳喂養(yǎng)不用喂水。直到第7天的晚上,寶寶已經(jīng)哭得撕心裂肺了,洋洋媽還是堅持認為:“我們是科學喂養(yǎng),要聽專家的,喂水會增加肝腎負擔?!?/p>
月嫂沒辦法,只好“曲線救國”,先去勸說奶奶?!皩<艺f的沒錯,但凡事有例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咱們寶寶媽媽飲食高精,蛋白質(zhì)過高,現(xiàn)在每天還加一條魚,她的奶水上面厚厚的一層油,吃了這樣的奶,寶寶需要略多一些的水分來消化?!痹律┙K于說動了奶奶,再由奶奶去勸說洋洋爸媽,最終他們終于同意喂水了,孩子也恢復了正常。一家人這才明白,專家的話雖然要聽,但也不能照本宣科地盲從,很多時候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變通方法。
觀點
孩子都有個體差異
養(yǎng)娃不宜追求完美
國家心理咨詢師、專業(yè)從事兒童心理教育的顏蓓蓓分析,近年來,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有能力也有愿望給親子之愛增添新的內(nèi)容:培養(yǎng)理想化的完美孩子。由于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所以家長們“照書養(yǎng)娃”、互相攀比,希望一切盡善盡美,毫無瑕疵。這種完美追求,導致一些家長出現(xiàn)了育兒焦慮,在孩子的健康、安全、教育方面,謹小慎微,生怕出一點兒差錯。尿不濕到底是進口的好還是國產(chǎn)的好?為什么我家的孩子比同歲的小朋友矮幾厘米……每一件事都可能成為他們焦慮的源頭。
顏蓓蓓說,焦慮之下的各種育兒方式很可能跟家長的初衷背道而馳。比如說從小就給孩子設置了一個絕對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孩子就會形成習慣,對聲音特別敏感,今后只有在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下才能睡著,如果突然出現(xiàn)聲響,孩子更容易受到驚嚇。將來孩子融入集體生活時,也不可能要求其他人全都遷就自己的生活習慣,那時候自己的正常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顏蓓蓓建議,在育兒過程中,一定要遵循適可而止、量力而行的原則。家長們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海量的育兒科普知識,不過,專家們提供的育兒經(jīng)驗可能只是針對大多數(shù)孩子的普遍情況提出的建議,并非一成不變的真理。家長們不能以這些書籍作為育兒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寶寶的“個性”和特有的生長發(fā)育軌跡。 (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代麗麗)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m.essencecafe.cn